请对照下文:
+ V0 i) X2 I8 v: T9 h' m4 _" O9 k电梯监控抗干扰技术原理与要点
! y- m1 E# a& e---本篇文章已被发表在“慧聪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技术市场——商讯互动”第65期2004.10.20 [内容题要:基于对干扰产生原理探讨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干扰形成和抗干扰技术,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合理分析,提供了电梯监控设计与施工中,更为实用的一些抗干扰技术措施。本文只涉及电梯监控工程中,同轴视频传输的抗干扰技术,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4 @) e3 J% U' x& E" w0 x$ c
在闭路监控工程中,电梯监控视频干扰问题,一直是最常见,最难对付,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原理上阐明:只要掌握了干扰产生原理,电梯抗干扰工程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 r0 Z& l- E" p9 {0 \5 `) C. Y8 _ B- g' S+ i g
一、 掌握常用同轴电缆类型及特点7 V+ ?8 Q2 i9 h% N. B' p
1. 考虑传输衰减:当楼层很高,距离监控中心又较远的情况下,应慎重考虑传输衰减问题。选择电缆时,都知道粗缆优于细缆,但还应了解SYWV物理发泡电缆优于实心SYV电缆,高编电缆优于低编电缆,铜芯缆优于“铜包钢”缆,铜编网优于铝镁合金编网。% U4 \0 ^% I( ^; ? ]
2. 关注高频衰减:低频成分的亮度/对比度衰减,容易发现和解决,电缆最重要的传输特性就是频率越高衰减越大,高频衰减影响清晰度和分辨率,要特别注意总结图像质量的观察方法。这方面电缆特点和规律是:粗缆优于细缆,发泡优于实心,但同型号的“高编和低编高频衰减一样”(后文有分析)。
9 Y6 V6 q% e6 \4 k' L! f3. 考虑电缆寿命:软性电缆优于普通电缆,细缆优于粗缆;还有一个最易被忽视的问题:电缆各层间的粘合力,即当电缆各层之间纵向相反方向受力时,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高层电梯缆长达100米垂直布线,电缆外护套固定在随行电缆上,这是一种“软固定”,固定时不允许电缆变形(破坏同轴性),这样一来,在电梯反复运动中电缆内部层,在重力作用下,会逐渐“下滑”,慢慢拉断编织网或芯线,表现为信号逐步减弱,干扰越来越大;目前还没有这项电缆技术标准,简单检查方法是取一米电缆,在一头剥开各层,一人用手握住电缆两端,另一人用钳子拉电缆的内层:依次拉芯线,绝缘层,编织网,体验粘合力的大小,做出合理估计——粘合力差、易滑动的尽量不选用。这项性能,很多电缆并不具备,应慎重选择。 }' L7 v3 ?! H
. \9 _9 d/ S; y7 l二、 了解干扰产生原理简介:$ T; D$ F! O8 ?1 T* V# l. l8 c+ e
1. 电梯井内的动力、照明、风扇、控制、通信等,各种电缆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像天线接收原理一样,同轴电缆也会“接收”这些干扰,即干扰电磁场在电缆上产生干扰感应电流,这个干扰感应电流也就会在电缆外导体(编织网)纵向电阻上产生干扰感应电压(电动势),这个干扰感应电压刚好串联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长长的地线”中,形成干扰。! F" e* o' P* P# Z4 A0 c
2. 更重要的是这些随行电缆都是与视频电缆并行,且近距离捆扎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接近“最佳最有效的”干扰耦合关系。在一般工程中可以采用穿金属管或走金属槽的屏蔽干扰办法,但在电梯随动的环境中,这种方法无能为力。所以电梯环境下的抗干扰难度很大,只能选择较好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 c! M0 d8 [3 Y% F3. 了解干扰产生基本原理,对完善抗干扰设计和施工十分重要。' T5 A( y% ~4 ~4 Z
- p8 \1 ^* X. [9 {8 U: D三、 常用铜轴电缆穿传输方案的抗干扰措施:
/ j9 M k1 U6 T: q& m% {2 O: s+ x1. 常用铜轴电缆:不管是多层高编铜编网电缆,“铝箔—编网”的双屏蔽电缆,还是“铝箔—编网——铝箔—编网”的四屏蔽电缆,电气上都属于一个屏蔽层。干扰感应电压,都是直接串联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中。只是多层高编电缆的外导体电阻小,形成的干扰感应电压也相对较低一些。这对抗低频电源干扰、电机电火花干扰等有一定效果(几十Khz以下的干扰)。但对高频干扰,由于“趋肤效应”,高频阻抗与低编电缆相同,抗干扰效果也基本一样;所以应该清醒看到:高编电缆只有适当减弱低频干扰的作用,防强干扰还是无能为力。
9 E! x+ {6 ?5 z5 n% U2 z( y2. 电梯布线方式的抗干扰措施:- ^# K! W9 F: R
① 视频电缆走出电梯井的位置选择:理想的选择应在井的中部,因为这时井内随行视频电缆长度,大约只有井深的一半多一点,最短,自然引入的干扰也最小;但工程上这种出线要求,只能看情况争取,实际工程不一定允许。
5 i( k# S& p) c, `) b② 过去,在不明白原理的情况下,多数出线位置都是和其他随行电缆一起走,从电缆井的顶部或底部走出。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只有一半电缆是随行运动的,另一半只是固定延伸连接,不运动,我们把这部分叫着“不动电缆”;这就提供了一种可能:那一半随行运动电缆只能与其他随行电缆一起捆绑走线;而另一半不动电缆可以选择远离随行电缆单独走线的方法,在电梯井内把视频线紧贴井璧垂直走线,并把这部分电缆穿金属管或走金属槽,以屏蔽干扰对这部分电缆的影响,比较有效。1 n9 K" Q# o) p2 {
③ 随行运动部分的视频电缆与其他随行电缆捆扎时,设计者应充分了解其他随行电缆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捆扎时视频电缆应尽量远离电流大、频率高的电缆,靠近电流小频率低的电缆捆扎;这里,哪怕有1公分的选择可能也要争取,因为干扰影响大小至少与距离平方成反比。2 }: T, p7 V) w! D. O+ Y
④ 摄像机金属外壳,BNC头的外壳,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等视频信号的“地”,和电梯轿厢、导轨等要绝缘,这在安装摄像机时要特别注意;0 N: R# ]# ~+ k( O
⑤ 摄像机供电应优选集中直流供电方式,其次是选择轿厢照明电,不能用动力电。, | X7 A, V3 j9 x/ |
⑥ 供电、控制等监控用电缆,尽量选用带屏蔽的电缆,防止干扰信号向外泄露。- V, g" S7 [ h3 V8 u p* q" E. ^4 W
⑦ 从电梯井出口到控制中心的视频电缆,应走金属管或走金属槽,以屏蔽沿途环境干扰对这部分电缆的影响,并注意这部分屏蔽与电梯井内的屏蔽,应做好电气连接。2 k3 x0 D- t$ a f% Q
% y6 `. f5 v3 r9 z四、 应用抗干扰同轴电缆3 V6 {$ K& q) O% V. o, q" ^/ b$ F
1. 抗干扰同轴电缆是一种“双绝缘双屏蔽的同轴电缆”,其里面的“芯线——绝缘层——屏蔽层”仍然是标准的75欧姆电缆,没有区别。不同的是,在原来屏蔽层外,又增加了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屏蔽层,外面再加上护套。从上面干扰产生原理分析已经知道,干扰在传统同轴电缆外层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串联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长长的地线”中,从而形成干扰的。但采用抗干扰同轴电缆后,情况有了质的变化:干扰感应电压只能形成在“第二屏蔽层”上,并由里面的“第二绝缘层”把它与视频信号传输回路“长长的地线”绝缘隔离开,把干扰排除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之外,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I2 q" U; ]$ j3 e3 P- W: w2 b
2. 这种抗干扰电缆的特性,对于电梯环境下的超强低频动力电源干扰,电机电火花干扰,变频电机干扰,控制信号干扰等几十千赫以下的干扰,抗干扰性能十分突出。- @$ w2 A6 [/ z5 g
3. 在传输线路较长的工程设计中,采用“双绝缘双屏蔽的同轴电缆”后,传统工程上的一些抗干扰措施,也可以大大化简,并能有效降低工程总造价。
, _" Y. l$ O7 x _4. 我们公开介绍抗干扰电缆的核心技术诀窍,是为了使这项拥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早日在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工程中发挥作用,请广大朋友帮忙关注,发现侵权行为,能够及时通知我们。+ b+ l* y1 R9 ]. z' Y
联系信息网站(www.eie-cn.com)上都有。
$ K, x' E3 G2 c+ {3 G/ r/ \6 R: l
) d3 J1 \) U* B$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