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标题: 视觉环球:展厅设计空间分割有什么手段? [打印本页]

作者: 视觉环球    时间: 2022-8-10 11:26
标题: 视觉环球:展厅设计空间分割有什么手段?
视觉环球:展厅设计空间分割有什么手段?相信不少人是有疑问的,今天视觉环球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就跟大家解答一下!
" X2 ^( q* g4 l9 E4 K1 E7 P" @# I0 ?
; z0 u9 i* J( n( v6 W8 a在展厅设计空间中,我们往往会利用一些简单的元素来对空间进行分割,这样才能满足艺术和展览上的需求。; T2 X. b3 H$ y
# p3 a. o8 u# ?6 V  ^( c# s
视觉环球:展厅设计空间分割有什么手段如下:+ `$ G; n, |4 x9 ]4 Y& s* t
& H7 w. L5 H1 ]1 a$ M8 b
展示设计中,空间分隔的目的和作用是:3 B4 q8 e8 `) T1 |* W" h: j& j

0 r) x3 I" V& P. x6 F, I1、按内容和品种划分若干个展区;
& v: i; Z! L- J6 S/ A/ K5 T% q, x! L7 ^7 x7 S+ |
2、增加变化,避免单调乏味,避免一览无余;  s/ {! _* W4 B6 J8 D4 u& C

! K9 M4 n4 K$ w8 p7 A9 k# r  Y- i3、变换景观,增加层次感,可以引人入胜;
+ p0 v7 H+ b( e2 Q
; b8 r" [) R( T: e! u4、组织和控制人流,做好不同空间的连接与过渡。, G# Z: m, d  D& J) v

4 ^) Z0 @/ Y$ B# y概括的讲,空间分隔的元素可分为三大类:
2 `# K* O' E( u0 ]* ^0 J! G. K9 E% z$ j* [0 a- v
1、视线阻断的遮挡;
3 x4 K9 k/ ]/ y5 R3 u3 l; G9 n+ Z; _1 H% K- W$ \7 ?
2、通透的分隔
3 s" d9 k( G0 ^3 K/ Y- t: {( }( w4 n/ s6 [7 }
3、可视但不可通的隔断。
; A: S/ F4 d% s! I5 ?6 x& T+ O  R6 c: b4 i% t  j2 f
视觉阻断的遮挡是指利用实墙、板壁、展风或背板的高展柜等,作为空间分隔的元素,被分开的两边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两边直接看不见,隔断不能被穿越,只有用曲径通道将这两部分联系起来,在大中型展览会或博物馆陈列中,这类的分隔是很常见的。
4 S7 _7 i" Y" R, n6 v" |
7 M7 e9 `- V/ o. E5 z可视但不可通的隔断是指使用透明有机玻璃或钢化玻璃、金属沙网、镂空花墙等元素,将两隔展区(或展厅)分隔开来,从这个厅能看到那个厅的陈列及观众情况,但不能直接通达,各有单独的出入口和参观路线,例如大型展览会上相邻的两个展馆或展厅,虽然不能相互通达,但却有吸引观众的作用。( d$ m% Z4 Y! q9 T8 ]

4 B1 z8 [% Z4 r# _$ [0 t在超大空间的展示艺术设计中,通透的分隔段还有水体、楼梯踏步、坡道、草坪与花坛、桥梁、廊道、花架、树墙、休息区的板凳和地坪的高差铺装等。
% D  a3 e8 f, ^5 x/ I! i/ n
% F4 p0 E) b# [+ L0 G利用水池(含喷泉、瀑布)或水渠可以分隔展区或展馆,单跑和双跑楼梯、转梯、坡道可以作为两个展场的分界,草坪、草坛以及花架不仅可以分隔展区,又可以改善小气候,减轻观众的疲劳。/ j* t  m# z. [7 M: ^5 b1 F6 x2 m9 m* |
% o" E) |) t. F. ?/ {, ]
各种桥梁、走道、架空过廊、休息区和板凳都可起分隔与联系空间的作用,地面高差以及不同的地面铺装方式,在视觉和心理上,都具有空间分隔的意义。
8 f  u* N0 j1 O/ [
1 {" g8 \, o& J# C* w利用某种特定的空间分隔元素,将一个大的展示空间划分成若干展区、交通区、休息区和售货区,做到空间组合有序、科学合理,眉目清楚,让观众比较容易识别,方便观众参观,是十分必要的。
  y0 G0 V9 m4 x/ W+ N; `* e  e
: {$ \: p9 M" E' U+ M2 N作为专业的展厅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公司,必须熟知空间分隔的手段和措施,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和恰当地运用,才能创造出令人向往的、富有魅力的展示空间环境。6 G9 S7 E3 y/ U+ S& X

5 w. O. u7 S0 {# Y以上就是视觉环球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小编给你们介绍的视觉环球:展厅设计空间分割有什么手段,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帮助!




欢迎光临 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