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R][/TABLE]孔径光阑都是位于镜头内部,通常由多片可活动的金属叶片(称为光阑叶片)组成,可以使中间形成的(近似)圆孔变大或者缩小,以达到控制通过光量大小的目的。[/ALIGN][ALIGN=center][TABLE][TR][TD]
[/TD][/TR][/TABLE]我们用“孔径”来描述镜头的通光能力,而孔径受到光阑的控制。对于不同的镜头而言,光阑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径也不相同,用孔径来描述镜头的通光能力,无法实现不同镜头的比较。为了方便在实际摄影中计算曝光量和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镜头的孔径光阑实际作用,采用了“[COLOR=]相对孔径[/COLOR]”的概念。[COLOR=]相对孔径 = [镜头焦距] / [入射瞳直径] = f/d[/COLOR]比如某个镜头的焦距为50mm,入射瞳直径为25mm,那么该镜头的相对孔径就是50/25=2。通常表示相对孔径的办法是在相对孔径前面加入[[COLOR=]f/[/COLOR]],比如f/1.4、f/2、f/2.8等,也有用1:2来表示f/2的。通常镜头标记上用类似1:2的方式更多些。在实际使用中,很少使用“相对孔径”的称呼,通常都是用“[COLOR=]光圈系数(f-Stops)[/COLOR]”来称呼,简称“[COLOR=]光圈[/COLOR]”或者“[COLOR=]f-系数[/COLOR]”。在镜头的标记上,通常都是标记镜头的最大光圈系数,如图所示:[/ALIGN][ALIGN=center][TABLE][TR][TD]
[/TD][/TR][/TABLE]现在标记镜头的相对孔径都是用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数值:[/ALIGN][ALIGN=center][TABLE][TR][TD][COLOR=]f/1[/COLOR][/TD][TD][COLOR=]f/1.4[/COLOR][/TD][TD][COLOR=]f/2[/COLOR][/TD][TD][COLOR=]f/2.8[/COLOR][/TD][TD][COLOR=]f/4[/COLOR][/TD][TD][COLOR=]f/5.6[/COLOR][/TD][TD][COLOR=]f/8[/COLOR][/TD][TD][COLOR=]f/11[/COLOR][/TD][TD][COLOR=]f/16[/COLOR][/TD][TD][COLOR=]f/22[/COLOR][/TD][TD][COLOR=]f/32[/COLOR][/TD][TD][COLOR=]f/45[/COLOR][/TD][TD][COLOR=]f/64[/COLOR][/TD][/TR][/TABLE]可以看到:每一个数值都与相邻数值有一个
的关系,表明后一个数值的通光量为前面一个的一半,前一个数值的通光量是后面一个的两倍。因为根据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镜头通过的光量与f系数的平方成反比。[COLOR=]比如:f/5.6的通光量是f/4的一半;是f/8的两倍。[/COLOR]对于一个最大光圈为f/2的镜头:[/ALIGN][ALIGN=center][TABLE][TR][TD]
[/TD][/TR][/TABLE]由于采用了这样的标准化方式,对于不同的镜头,在快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只要f-系数的相同,曝光量就是相同的。上面表格中从前一个数字变化到后面一个数字,称“f-系数变化一档”,从前面数字变化到后面数字(就是增大f-系数),称为“缩小/收缩光圈”;反之,称为“增大/开大光圈”。在镜头上,有光圈调节环,用来控制实际拍呵呵~~~属于爱好~~~~触类旁通~~~~~~知识是可以借鉴的~~~:)
| 欢迎光临 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