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IoT=AI+IoT,背后究竟是谁更需要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4-28 13:4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IoT是什么?想必“AI+IoT”会是很多人的答案。% n; O- x/ \$ ~8 q7 b
  自去年年初,伴随着BAT、小米、华为、京东、旷视等相继喊出AIoT的口号,这一名词以及其所代表的背后产业引发新一轮行业热议。( ], D1 M4 P, n8 z2 Q* q
  只不过,“AIoT”是一个新名词,但它背后的产业早在之前就已经出现,并有了一定的规模。
% [$ v# m, n# z( n  AIoT很新,但也不新9 k; I4 k/ N# `( v1 L! u
  前面也说到,AIoT是AI与IoT的结合体,将“智能”与“连接”深度融合。
+ y7 P. z+ Q# S$ n6 h1 F2 o( A4 y  是谁第一个提出“AIoT”这一新概念的?不知道。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一概念首次在公开市场露面是在2017年11月28日举办的“万物智能·新纪元AIoT未来峰会”上。
  }6 s) a+ D/ m* [" F* A% w  A8 `  从这一节点开始算起的话,AIoT的“年龄”才只有1年零5个月,确确实实是一个“新生儿”。然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AIoT其实早已经“露面”。
  Z+ C2 E% U" J6 a. |) a  这其中较为典型的产业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工厂等等。以智能家居为例,在AI出现之后,人们在生活中享受到一种“开口即来”的服务。该场景下,人们只需要将自己的需求用嘴说出来,具备“智能”属性的智能音箱、智能机器人等就会依据指令执行任务,譬如打开电视、关上空调等在智能家居生活中已经日常化的操作。
+ n' P% q1 d& V& b- r. ~  这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了,为什么智能音箱这类硬件能够“直接操控”家居设备呢?从原理来说,这类设备会将得到的指令信息回馈到家庭路由器,并由后者进行下一步的传达,而这其中的每个家居设备都有自己唯一的IP号,当设备识别到指令中涉及自身IP,就会执行指令中所下达的任务。
: A) @# r: \( S- T& ~! S; D" w) ]" z  很明显,若设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那么以上所描述的场景是不可能实现的。若产品之间不能实现连接,当人们想享受“开口即来”的服务,我们看到的将是这样一个家居场景——每个设备都必须具备智能语音功能,且每次服务都得针对个体独立呼唤和下达指令。与现有的智能家居场景相比,这类场景服务虽然也具备“智能”,但是实施起来却十分繁琐,令人疲累。4 V, L- T& g% w+ g* u! b: M
  最初的时候,智能家居在技术上更为强调的是“自动化”,人们基于触摸式荧幕、键盘、手机等总控装置来控制家居设备。在AI技术出现之后,智能家居发生了一次升级,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总控装置的交互入口变为语音,从而引起了智能家居产业的一次小高潮。
, ^) d3 @# i' ~; d  如果从AIoT的角度来看,经历AI升级后的智能家居不就是一个典型的AIoT应用落地?这方面,苹果Siri、亚马逊Alexa都是典型案例。由此看来,AIoT这一概念虽然才被正式提出1年多的时间,是一个“新生儿”,但就产业而言,它已经摸索多年,且在落地方面颇有建树。
2 o' ~( [8 l# M9 p9 w  人人都在说AIoT,最大受益者是谁?
9 E6 o( V7 V6 {  2017年,小米提出要做AI+IoT,并在2018年正式升级为AIoT;2018年5月,马化腾在腾讯“云+未来”峰会上表示要做智联网,一个超级大脑;2018年12月,华为官方正式发布AIoT生态战略;2019年1月,旷视宣布正式踏足AIoT领域,并同步公布AIoT OS“河图”……与此同时,“AIoT”也成为了诸多会议上被热议的焦点之一。
+ ?9 y: t1 J% J$ u  经过数年的发展,AIoT已然成为产业界的又一新风口。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预测,2020年全球IoT设备数量将高达260亿件,另有数据显示IoT引领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1.2万亿美元。作为基于IoT衍生的“升级版”,AIoT未来的市场规模可见一斑。
) L3 j$ ]& ^5 N9 J3 B  就场景而言,AIoT的出现让许多以往不易实现的场景或功能变得可能,比如远程语音控制家居设备、工厂后台系统自动汇集处理来自各终端传感器的数据并给出诊断总结报告、智慧城市的实现等等。可以说,AIoT的发展已经是必然,它的出现实现了具备实质意义的AI赋能以及万物智联。! R. b& P3 b6 e6 Y# m  `2 u/ v
  在诸多被开发出来的产业需求中,AIoT成为了一个“赢家”。只是追根溯源的话,作为IoT与AI的结合体,AIoT又造就了谁的胜利?
5 A4 B1 o( S( z' r$ C$ g8 y  · 于IoT,融入AI是一种锦上添花$ v. w* z# Z9 D
  不管是技术还是产业,IoT都是由来已久。. U3 u9 h: C9 n2 a* R( f8 c
  IoT这一概念构想的最初是由Peter T. Lewis在1985年提出,正式在公开场合提出“IoT”这一详细概念的则是英国工程师Kevin Ashton。Ashton于1998年在宝洁公司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Internet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r3 }" y' l/ }
  依据最初的定义,什么是IoT?它是一个不同于Internet的网络,主要工作就是将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做的就是“连接”。
0 b( l4 Z0 E5 L; @" h" t3 ?  在IoT的推动下,以往被独立使用的硬件端口之间开始实现互联互通,而基于对需求的创造和挖掘,越来越多的终端硬件也被研发出来。) j5 v* g. |, Z& I3 F$ w
  在IoT场景下,工厂内的人们端坐电脑前就能够看到摄像头、温度计等各类终端硬件设备采集并传回的数据;家人们能够在千里万里之外远程操控家里的各类联网设备;有车一族能够提前通过网络或是小区、商场前的大屏获知车位剩余情况……! f7 t9 j2 Q6 }5 x% }
  从上游的各类IoT芯片,到中游的NB-IoT、LoRa、Wi-Fi、BLE、ZigBee、RF等IoT通讯方案,再到下游硬件设备的生产制造和技术的应用落地,IoT的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并让人们的生活实现了初级的“智能”化。  e, x' @8 I3 x
  其中,或许有人会注意到,在IoT产业的某些场景中也曾出现AI技术的出现,譬如车库、高速收费站的车牌识别等等。从AIoT的角度来解析,这属于一种典型的、普遍落地的应用,但只是一种较浅层次的结合。彼时,还没有大范围被认知的AI技术犹如一滴水滴滴入IoT这片海洋,虽能泛起涟漪,却并不能够引起大规模的重视与变革。+ s( s8 r: l5 j2 V9 H
  早在AI大举进军IoT之前,后者在产业链、规模等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仅从“万物互联”这一本质出发,IoT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需要继续打磨的是其中涉及的通讯技术等等。于它而言,AI是一种创新,但更多的只是一种锦上添花,即使没有AI技术的出现,它也能够活下去,并成为一个长足产业。
5 p, R/ T7 W9 P" G3 I% H6 n  · 于AI,结合IoT是一种必要举措0 R% m/ }% n, H% U& N
  认真说来,AI的历史溯源可比IoT久远数十年。然而相比于后者,鉴于技术研发难度与落地难等问题,AI的路程走的十分之艰难,此起彼伏,直至近几年才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大众认知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找到了技术落地的可能性。
2 _$ h& ?- l9 |4 f- U: d  目前,因为技术上的突破,我们日常能够接触的AI技术后产品包括手机的指纹识别、交通枢纽的人脸识别安检、商场导购机器人等等。虽然一些AI技术或产品有时候在性能方面还不能够令人满意,甚至可以称为“智障”,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于过去的几次巅峰期,如今AI技术是能够让人看到未来的。/ o" D3 J1 h4 D$ B6 p
  只不过,作为一项新技术,AI也必不可免的遭遇了“落地难”的问题。
8 v$ ~" b3 ?9 j+ V& h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20年全球AI市场规模约1190亿人民币,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会是一个2000亿美元的市场。从数据的角度出发,AI的市场前景是被认可的,但是仅凭AI自己真的能够承担起这么大的市场吗?显然是不可行的。# N8 u* e6 ]* H% u8 p8 q  F
  针对AI,正如阿里云首席智联网科学家柯镇所说,缺少IoT的AI会成为鸡肋,缺少互联的AI则更加形同摆设。
9 g" P  ~4 n4 f+ @, p+ m% u" u7 N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当下议论较多的AI产品智能音箱为例,它是一个AIoT的典型应用。就智能音箱,它的“智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分别是指令接收与执行——为了很好的接收指令,智能音箱需要能够捕捉并理解消费者的语音命令,其中涉及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执行的过程中,它则需要承担一个管家的责任,“指挥”其他设备根据指令作出相应的反馈,这个时候就需要IoT出场了。
' B  ?9 m6 i/ u5 M- ?3 Q  如果没有IoT的融入,智能音箱只能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这时候,不能结合IoT的智能音箱只能自嗨,比如查个天气、放首歌、购个物等等,一切服务只能依赖互联网上的内容。另外,在追求个性化服务的眼下,只能提供纯内容服务的智能音箱最终能够输出的服务也是“不全面”的。这种处处受限情况下,AI技术的价值显然不能够被最大化利用。( e- Z. v/ Q! \3 c1 I  K: q  K
  可以说,如果没有IoT的加入,AI技术或硬件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落地场景中,从而面临落地难的问题。9 i( g+ J; [. x* k+ f
  对于AI而言,之所以会结合IoT催生出AIoT,是它在寻求价值最大化、寻求更好落地的一种必要措施。正如行业人士所讲,AI已经进入了发展的下半场,与IoT的结合,将能够帮助AI打开真正落地的重要通道。9 y& X. F7 p( J% S( s9 [. `
  最后$ I. [! U; J, G4 j
  继IoT、AI、AI芯片之后,AIoT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在AIoT场景内,IoT负责连接万物,并向担任“大脑”角色的AI提供数据,双向联动,才能够完整的搭建一个场景。8 V$ i' K9 |0 n0 G6 X
  这其中,相比于IoT,AI还是一个新产业,虽有规模却仍旧需要继续探索,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方面。技术研发创新是时间、资源和人才所积累的成果,而应用落地所关乎的却不仅仅只有自身技术,该需要其他势力的帮助。于AI而言,IoT所搭建的网络是一个能够让它物尽其用的处所,这里天然存在着成千上万的数据,这是它的动力来源,也是它能够实践自身、落地商用必不可少的“配件”。1 J' t1 l+ A" z  q$ l" _7 l% j
  与之不同,IoT虽然在概念上“年轻”于AI,但在落地上却是一个“老手”,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再往后,其所发生的变化只是时代发展加注在它身上的一种随其自然。因此看来,在啃噬AIoT这一蓝海市场方面,AI是最为迫切的,也是最大的赢家。0 F6 v; I2 O0 y" q# C
: I" e8 u, \; C6 v5 m+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安豆网|Archiver|手机版|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 粤ICP备09063021号 )

GMT+8, 2025-11-7 20:53 , Processed in 0.0877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