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得] 有线防盗报警系统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精英

Rank: 4

积分
4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7 16: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防盗报警系统探测器的安装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其工作原理性决定了安装时的特殊性,而往往这也是容易被大家所容易忽略,深安集团专注于防盗报警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旨在为客户带来最佳工程解决方案,下面为大家介绍有线防盗报警系统施工方法和安装注意事项。
, m( B+ h% L8 V: u" f
+ G3 W: ~$ U+ ?$ ]$ ~9 u8 Z9 |
1 n2 W, k5 B% v$ |1  管线的敷设
7 h; w4 N2 B) y; C8 p6 H - ~3 W  O! U/ x4 w5 L/ \  w
在过往的工程实践中,大家会发现部分防盗报警工程在管线施工中存在不安全隐患。这里我们所说的不安全隐患并非是指火灾隐患,而是指人为破坏的隐患。在某些探测器的安装部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使用PVC管套或裸露的报警探测电缆,管线安装高度不够,人手可触及,所有这些都可被视为是系统存在人为破坏隐患。5 i0 M; D4 d2 _& G( P/ G2 h
! {, _* v" E2 Q8 _
有人认为这是不重要的,认为整个系统主机部分可能设置有防破坏功能,任何的破坏系统均能反应探测到。但这却可能极大的影响系统的工作效能,甚至是导致系统的停机待修。这时系统维护工程师需要投入更多的体力以及脑力来仔细查找这个故障点。如在短时间内查找不到的话,对于某些系统而言就无法让系统使用者在警戒规定时间内布防,因为系统会认为故障没有被排除。
- m: [& J) {4 k" O) J" m: M& \& M
- |  `0 k' ~7 I9 C6 T! j; n在现行的某些工程中使用PVC管或槽用于防盗系统管线的防护装置,我认为这是明显错误的。同时对建设或投资者来讲,这也是极端缺乏职业道德的。相对于镀锌钢管而言,PVC管非常容易遭到人为破坏,虽然它造价低廉但极度缺乏镀锌钢管的硬度指标。6 R5 Q  H1 e# k

7 H. a+ i/ n; \3 P曾从某些媒体上均能看到不少境外工程商在安装防盗报警探头的图片,仔细研究图片就能看到从探测器上延伸出来的护套管是采用金属软管,特殊的卡接头将这段软管连接到探测器上,软管的另一头连接着一个全密封的金属过线盒,盒的另一端连接着镀锌钢管。
/ ^5 W. O! P2 c2 s+ E4 C 7 c$ X- e' Q$ S  {) |3 ?
管线的隐蔽性1 }) J( o0 i. V" C/ v- I( m4 q) E; @

% P( C- r: r6 f5 H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特别是针对某些新建的建筑物。在设计安装时,应充分考虑到探测器管线安装的隐蔽性,能够预埋护管时还是应尽量考虑预埋。这项工作可随建筑物结构浇注混凝土时由土建建设单位来完成,从而最大程度保证整个传输路经的隐蔽性。& Q& y3 I' Y2 d5 s/ I
- S+ a: }$ N2 l- x% C2 ?
同时还应考虑好预埋的护管能够方便的与主干桥架能够灵活方便的接驳,为使以后用穿线器的使用方便尽可能在每一路经护套管中预放一根小直径的钢缆。
/ w- Y& j8 F* C1 ]; Z - g: k4 A  {3 n
2  安装支架的选用
; O. }# R4 l5 t# W: G& y( |: z6 v ' f1 z. o( ~8 T
在以往的工程安装中,对于室内壁挂式报警探头的安装而言,考虑到工程造价而不选用安装支架,甚至有部分人完全忽视了安装支架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整个系统的不稳定性,其中就包括增加了调试时的困难度,由于得不到支架“万向”的调节特性从而久久不能将探头精确的调节到防范探测区域内。
- }( v& N1 y$ H
  V- ?% F: c% y3 ~- p" \所以有时这种购买费用是不能省略的,算算安装调试时所耗费的人工费以及日后维护时的人工费,这就有可能会远远超过这个小小部件的本身价值。对一位工程管理者来讲,这笔帐还是能够算清楚的。
* I- H% T* U8 g' r2 C. f1 K: d/ ]
/ Z" l' R6 c# J- p! X. [3 u* W当然有时也是不需要选用这个安装附件的,例如:当你在垂直90度的两面夹角墙体上安装报警探测器时,这时就可不使用到这个安装部件,只需在安装墙体部位上用电锤钻出几个孔洞,然后将膨胀胶塞装好,用木锣丝带住探测器背部托板攻进胶塞中即可。
7 g, P0 m4 k/ ~
" S6 z: i) u! o% ^这种安装方式可省略一个安装支架,所以对于室内壁挂式报警探头安装而言,往往需要大家根据各自的安装环境来确定是否采用何种安装方式。
+ Q' d7 t9 Q7 C2 r# ~# K0 `
3 J/ e+ v# t2 R3  接驳电缆长度的冗余
8 r2 l/ w% h" f) v8 S
& N' X$ o+ V7 O( ~% c4 @! G当一个探头被安装固定好以后,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剥线连接探头。这时往往就有部分人会忽略如何精确计算好应该预留的电缆长度。过短的接驳电缆会造成探头调试上的困难,待需要调整探测器角度时才发现电缆过短(多余的线缆已被剪掉)。
' n# r2 M5 @- g: |
) Q  c) K/ [$ s0 t& O1 m6 {1 P而过长的接驳电缆将会造成探测器的面盖难以合上,此时也就只能将多余的电缆拉扯出探测器盒外。但此时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多余电缆将暴露在探测器外造成安全隐患。
6 ?% |5 N+ Z7 P$ l, l 1 R, a& D$ [5 g- M2 Z
出现以上情况时,大家可在探测器安装固定住以后目标探测以及调整好的方位角度,这时就可根据实际需要长度来确定大概所需的长度,将多余的电缆去掉以方便剥线接驳探头电路板的接线底座。, t2 q" k% h# Y( v( e
  Q0 t+ Y3 H% _2 d
4  防拆开关的接驳& N# s6 ?# u3 o4 l; q; T) {% }. J
+ J4 {- U0 I. a4 J# \& _3 U
6 g: h$ S' n' U
在接驳探测器时,应尽量将探测器的防拆开关接驳上整个系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增强了整个系统的防破坏性。就目前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工程来看,认真按规范来接驳防拆开关的工程商非常少,往往使用一根RVV4x0.5的四芯电缆来接驳探测器。
2 R' K  [# ^& u 1 E8 C4 f6 [4 k. P- L/ s0 i
其中两芯用于接驳探测器电源,另外两芯接驳报警开关量信号,而不是使用六芯电缆来接驳开关量以及工作电源的同时,使用剩余两芯来接驳防拆开关量信号。7 a' }! H1 y/ K0 T1 M$ N+ ~/ k

2 j: z3 w: @  C4 M: c9 y如系统这时不接驳每个探测器防拆开关时,对于了解防盗报警系统的盗贼来讲,他可在系统处在撤防时间段(也就是非工作时间段)时,轻易的打开每个探测器并对其“动手动脚”,可想而知这样的系统安全系数是非常低的。- c. W! R0 u# A; q
3 \- w0 d8 s* \
当然,连接好了防拆开关也并不能说完成了高安全性的防护建设,这时还要将接驳防拆开关的电缆连接到主机24小时不间断防区接线端子上去,这样的话就可保证整个系统前端探头设备24小时处于防拆警戒时间内。$ D! H8 |, J/ e' o) R$ n; n
9 a1 ?) U  t; }3 i6 y3 U
话到此处大家可以想想目前有多少防盗报警工程会认真实施这道工序,我想这样的工程将会是罕见的。
# r) c6 Q, s- G! b' i( }
8 L. g; ?7 _5 y+ s0 y: m% t5  安装位置的先期确定" U, L. D3 a3 L  k! ]( E2 K( p
/ v7 I/ Q6 R+ Q; X- _; p
确定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在实际工程中也容易被忽略。防盗报警探测器安装位置的选定过程不同于摄像机的安装位置确定,处理不好将导致误报率以及漏报率不断攀升,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使用效能。
( o5 X, {; T6 x ( o6 z* o) j& o, X7 I
而当工程安装商发现该位置不是非常理想时,需挪动探测器安装位置时就会发现有许多问题。首先,管线就需要挪动;如果减少缩短管线距离还好办,怕就怕在如需增加延长管线时那就必定需要面对电缆对接延长的问题,为使日后维护方便必定是要在该处设计一个接线盒,这个接线盒也必将产生一个隐患点。7 y" f8 D) E5 A
3 s& `8 \( k  u% o. G& O8 t
我想这个问题的出现是众业主不愿看到的,所以先期认真确定探测器的位置非常关键,当然除以上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家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轻易的更改安装位置还将破坏建筑物装饰,例如你需要将一安装在由整片三合板构成的装饰面上吸顶探测器挪动到另一位置,这将被视为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Z" t& c  z- [& M
0 V$ P: r# c1 l" Y% l+ R

5 a: n& O8 g  b. v$ z* P感兴趣的朋友可登录深安集团官网或关注安全防护专家微信公众号了解。
5 s* D  b5 P! F, ]! ^!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安豆网|Archiver|手机版|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 粤ICP备09063021号 )

GMT+8, 2025-11-6 10:31 , Processed in 0.0959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