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帖来源:http://www.1000bbs.com/dispbbs.asp?boardID=51&ID=157366&page=1 3 x; q, T( i0 y2 s
) M) o* q3 @/ [. B干扰是怎么产生的? 发帖人:sming-2000 2005-4-23 17:02:52
) g7 H) Z: b9 d最近干了一个小工程,有一个监控点距硬盘录象机340米远,在摄象机前端变压供电。图象出现鱼网状波纹,而且非常严重,基本看不清图象,控制没有问题。全套设备都换过了,也不能解决问题。把设备拿回公司(包括线缆)一切正常。测试时我把340米线分成了7段,用监视器从摄象机端逐渐加长线距观察图象效果,发现图象水波纹从无到有,逐渐加强。另拿一部摄象机从监控点开始逐渐减少线距,观察图象效果,发现图象水波纹从强到弱,从弱到无。明显是线衰问题。但换线,加粗线径(SYV75-3换成SYV75-5),变更路由都没有用。其它的测试方法有更换摄象机2台,变更供电方式,变更硬盘录象机,视频线皮做接地,视频线芯做接地,视频线皮加电容,视频线芯加电容,都没有效果。哭!
& l, S) o- [* B8 i. f现在看来应该是有一个大的干扰源,干扰强度不大,但随着线缆长度的增长而增加。大家帮我分析一下好吗。拜托各位了。
4 T7 j: n& ~+ D& N9 C…………………. & ~! g8 _; ~% x1 C+ y
这是一个非常难得、非常认真的工程实验,共开发帖,是值得赞赏的技术交流。
( [. Z* P) g5 d) g干扰是怎么产生的?结合楼主的描述,我有以下分析,共参考 3 u7 Z; J# k) X3 h; V
1) eie实验室认为:干扰不是从电缆编织网“漏进去的”(传统概念),原理上是外界干扰电磁场,在电缆外屏蔽层上产生了干扰感应电流Ig,干扰感应电流在电缆外屏蔽层“纵向电阻(阻抗)”上形成感应电动势Vg, Vg通过电缆两端的75欧姆匹配负载形成回路,在输出端负载上产生了干扰电压,与视频信号混在一起,形成视频干扰;干扰产生原理要点是:干扰感应电动势形成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里(地线)
8 U' p+ C. k4 X- J1 h2) 根据上述原理,很好解释:电缆越长,电阻越大,形成的感应电动势Vg也越大,干扰越严重,这与现场分成7段的实测结果完全一致;
. Q+ D2 C3 y& y2 q5 l# j# r3) 5月EIE公司将上海展会上,首次进行多种干扰和抗干扰模拟演示,其中就有电缆越长,电阻越大,形成的感应电动势Vg也越大,干扰越严重的演示内容。 # Z$ a; Y4 @0 y; X; S: O
4) 工程上经常应用的穿镀锌铁管,或走金属线槽的措施之所以有效,也正是因为感应电动势是形成在外部铁管上,铁管与电缆屏蔽层绝缘,干扰感应电动势与视频信号传输回路绝缘,所以隔离了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7 B. n2 b3 T- m, I% P/ D! y+ U5) eie实验室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开发出的“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与上述原理一样,它有两个屏蔽层,内屏蔽层,是正常的视频信号传输回路“地”,外屏蔽层与内屏蔽层绝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实验,将外屏蔽层在前端或后端接大地;只要能理解“穿镀锌铁管,或走金属线槽的”抗干扰原理,那么“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的抗干扰原理也是一样的。好处是像普通电缆一样的施工方便,造价低; $ g( ?( k# a1 u/ l' f) ?5 b' m
6) eie实验室开发出的另一类专利产品——“加权抗干扰器”,这是当施工后,某些图像有干扰,更改线路又有困难时,“加权抗干扰器”可以有效抑制干扰。楼主所说的情况,340米远,用75-5电缆,96编就可以了,128编更好,采用“加权抗干扰器”应该没有问题;“加权抗干扰器”属于视频原信号传输设备,与变频调制设备不是一回事;
7 h0 F9 d8 Z: _; | Q: H8 S' P参考网站www.eie-cn.com里面产品,技术交流文章,技术咨询联系信息都有。
/ w% B5 a9 U. p2 Z7 }) j- a |
|